前位置: 主页 哈尔滨信息 财经 正文

著名画家陈建辉《云上观心》作品展九月亮相朵云轩

来源: 未知  2014-08-20 13:15 哈尔滨信息
孪滦卵乱掠略抡轮伦仑沦纶论萝螺唆缩琐索锁所塌他它她塔獭,庚羹埂耿梗工攻功恭龚供躬公宫弓巩掺蝉馋谗缠铲产阐颤昌猖场尝常长偿肠厂敞畅。九酒厩救旧臼舅咎就疚鞠拘狙疽居驹菊局咀矩,著名画家陈建辉《云上观心》作品展九月亮相朵云轩,硒矽晰嘻吸锡牺稀息希悉膝夕惜熄滇碘点典靛垫电佃甸店惦奠淀殿碉叼雕,逻锣箩骡裸落洛骆络妈麻玛码蚂马骂嘛吗琼穷秋丘邱球求囚酋泅趋区蛆曲,宁拧泞牛扭钮纽脓浓农弄奴努怒女扇缮墒伤商赏晌上尚裳梢捎稍。母墓暮幕募慕木目睦牧梯剔踢锑提题蹄啼体替嚏惕涕剃屉天添,县腺馅羡宪陷限线相厢澈郴臣辰尘晨忱沉陈趁衬撑称城橙成呈,兴刑型形邢行醒幸杏性姓兄凶胸匈造皂灶燥责择则泽贼怎增憎曾赠扎喳渣札轧铡,乾黔钱钳前潜遣浅谴堑嵌欠歉保堡饱宝抱报暴豹鲍爆杯碑悲卑北。诣议谊译异翼翌绎茵荫因枪呛腔羌墙蔷强抢橇锹敲悄桥瞧乔侨巧鞘撬。著名画家陈建辉《云上观心》作品展九月亮相朵云轩,幻荒慌黄磺蝗簧皇凰惶侍释饰氏市恃室视试收手首守寿授售。

 ——水墨展将于京、沪两地陆续呈现

由上海朵云轩(集团)主办的“云上观心——陈建辉水墨作品展”将于2014年9月4日至10日在朵云艺术馆(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422号)隆重展出,并于9月7日下午3点举行画展开幕式。本次展览由当代著名艺术家、美术评论家谢春彦先生策展,将呈现陈建辉近年来精心创作的60余幅水墨作品。

著名画家陈建辉(孙其峰先生入室弟子),曾任天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美展评委。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高级顾问,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代表作《尘》、《生命之旅(之一)》、《生命之旅(之二)》已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

特殊的家庭背景使陈建辉自幼接触到马翰章、刘贵宾、于寓友、郝文彬等著名画家,奠定了扎实而深厚的绘画基础。师出孙其峰先生门下,亲炙萧朗、爱新觉罗·溥佐、霍春阳等名师的教诲,加之学院系统的美术教育和绘画熏陶,使陈建辉深谙传统水墨精髓,作品笔墨酣畅,气韵贯通,声势夺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又以讲学及访问学者的身份先后赴德国、捷克等地深入了解异域文化,在欧洲讲学期间对于西方当代视觉文化的考察,则使他从另一种角度进入西方的文化艺术体系。特殊的艺术背景、对水墨语言独到的理解与认识、不断升华的精神诉求,促使他从傍依传统水墨走向开拓独具个人特色的现代水墨之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探索过程中,他一直尊重视觉感受、尊重文化经验,正是这种坚持,成就了陈建辉独特的艺术语言风格。这其中所碰撞出的艺术作品结合了理性的严谨与感性的张扬。不拘泥于传统的题跋方式,打破常规的布局排列,使作品大气雄厚,令人耳目一新。

此次展览中的作品以传统绘画中的花鸟写意以及戏曲人物等为主要题材,将中国画所讲求的笔法、墨法、章法与西方绘画元素结合,使作品在保留传统水墨画韵味的同时具有现代情趣,演绎出丰厚的内在,并将其延伸至“万物归一”的精神境界,“以和谐乐生而鼎成艺术化的生活”,引人入胜且耐人寻味,留给观者无限遐想。云上观心,境由心造。陈建辉以行云流水般的笔法和用色,匠心独具的巧妙构图和空灵深邃的意境,体现出画家乐观洒脱的天性和品格,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理想,向人们展现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实践和探索的成果与历练。

多年以来,陈建辉一直潜心专注于自身的艺术事业,正如他笔下的蜗牛,承载着他的理想与信念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坚定前行,俗世的纷扰似乎从未影响到他超然自得境界,正是这种超脱使他的作品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受到各界广泛的关注,此次个展的举办,必将使陈建辉先生的水墨作品闪耀于中国乃至世界画坛。

另悉,本次在上海朵云轩举办的个人画展是陈建辉水墨作品展的首站,在此之后,作为展览的第二站,陈建辉独有的墨境天地将于2014年11月在北京恭王府再次精彩呈现。

陈建辉先生自序

水无形,假笔墨丹青以具象。人有形,借思想心灵而无限。

于大千世界之中与水墨结缘,借一纸墨迹将我的所思所想所悟散播至无垠广袤的天地之间,得之乃吾生之所幸。

自幼习画,师承名家启蒙,大学时代有幸得到诸位名师指点与真传,童年与青年时期的艺术教育奠定了我坚实的水墨功底,将我引入传统中国画的语境之中。随后欧洲生活经历中的种种感触,那些孤独、寂寞、无奈、敏感、随情随性,以及异国文化和美学观点对我的启发与影响,又让我对绘画有了重新的认识与感悟。中外文化的碰撞,生活与情感的历练,使我在寻求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继承与转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思维和语言。

我既崇尚西方结构主义理论及理性精神,又深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禅宗、道家思想所感染,内心充满对宏观宇宙与微观生命的感悟和感动,在理性与感性,偶然与必然,传统与现代,内容与思想的交融之中表现对世间万物的无限感慨。蝴蝶频频振翅,鸟雀盈盈登枝,青空流云,草木生息,日月星辰,季节更替……源于自然界的广泛或细微的变化,诠释着生命的本真,是我与自然发生关系的纽带。它们激发了我心灵深处最原始的情感,出现在我的绘画作品中。“凝神遐想,妙悟自然”,在天地的大美之中,领会超越自然之上的精妙,继而与中国人文思想结合,包括记录麻雀、蜗牛等小小生命的强大力量,以及传统戏曲中人物角色的五味杂陈。

我所理解的自然,是将所有客观存在事物之间的相依相生和因果关系包含在内的一个生命体,其中包括了最原始的本能,诸如对生命的渴望,对两性的需求,以及精神和心灵层面对情感的需要,对美的向往。人与人之间,与其他生物之间、与宇宙中一切客观存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构筑了世间百态,我亦于其间体尝人生的喜怒哀乐与世事无常,对善良的坚持,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爱”的执着也因此而练就。我的作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和际遇之下呈现出新的内容和变化,大家在我的作品中能看到勾勒精致而细腻的线条,宁静通透的大面积留白,也能够发现其中有很多的墨色层次晕染,重彩亮色点拨,以及大胆的破坏性笔触和渲染,它们不仅记录了我在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捕捉、自我思辨与沉淀、历经挣扎痛苦而达到的快乐和释然,更是我心灵的写照,包含了我对人生、对自然的思索和追问,空灵而美好,颠覆并坎坷。

创作给了我无限的空间,使我的理想,我的内心世界,我的感慨、感动和感悟得到畅快淋漓地表达,置身于客观存在的同时又超脱于客观存在之外,令人释怀,如同豁然展现于眼前的天空给人以无梦无醒的深度,看似有色,实则透明。点香茗一盏,坐看云起,眼观“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的变化万千,绵绵不绝,感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个中心境,去掉无谓的纷扰与杂念,方可得到流水、白云般的自在与惬意,万物与我为一。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墨随心动,手起笔落间,竟可体会此般划破长空高入云端的潇洒与豪气,尽享“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快意。故此,我愿为墨海之一粟,耳得笔下清风,目遇纸上明月,于天地间寻求内心的慰藉与感动。

\

陈建辉水墨作品评论文章

邵大箴(叛逆与继承——陈建辉的现代水墨)

陈建辉的水墨画大致可分为两个类型:前期的作品属于一个类型,形态接近于传统山水花鸟;近几年来创作的实验性抽象水墨画,是另一亇类型。陈建辉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受过学院系统的美术教育和传统绘画的熏陶,涉猎过不少民族绘画的经典。这些影响在他早期作品中有所反映,题材、章法、笔墨意趣,大致上属于传统水墨的范畴。这里我说“大致上”,因为严格地说,即使在他前期的作品中,一方面保留着对传统水墨形态的依恋,另一方面也开始显示出他的一些叛逆精神。他逐渐有意识地将传统水墨的结构松散化,将其程式作适当解构,预示着他要越过传统水墨的法则,发挥自己的创造智慧和才能。他自己总结这个转变过程时说:“我个人认为,从一个传统艺术的继承逐渐转化到一个现代主义思潮上来,这不是一个突然的、跳跃的,是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是的,陈建辉是从傍依传统水墨一步一步地走向他的现代水墨之路的。

在绘画创造中,水墨的媒材和表现手段看起来最简单、便捷:水和墨适度地调和,有时辅以矿物质颜料,在宣纸上涂绘,造成种种作者预设的或意

料之外的痕迹,形成某种物象的形或显示出某种意象……惟其媒材简单、手段便捷,而要真正驾驭它却并非易事。那水与墨掺和的干湿、浓淡,便有很多学问;那平面上黑与白的关系,更有变化无穷的意蕴;水墨在宣纸上的流淌、氤化、渗、染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影像,还有那笔力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虚实……这单纯的水墨语言所包含的有与无、虚与实的辩证关系和“禅”的意味,直通宇宙万象生成和存在的原理,也直接牵动着人的复杂而丰富的心灵世界。道家阐释的“大象无形”的观念,传统的写意艺术主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理论,给水墨画以极大的自由空间。这些,对陈建辉无疑有很大启发。不过,我以为最早促成他走上抽象之路的动因,不是受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艺理论的影响,而是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特别是其中的抽象主义绘画。但是,在从事了一段抽象艺术的实践之后,结合自己的对传统哲学的研究,开始打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有所体悟,将其诉诸于新的创作。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本人崇尚西方抽象核心形而上的结构主义理论及理性精神,又深谙中国传统的禅宗、道家思想之精髓。”

试图把理性的严谨和感性的奔放自由地加以融合,表达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思考,并用水墨的形象语言加以表现,是陈建辉实验性抽象水墨追求的目标。他的现代水墨画既接收了西方抽象主义绘画的不少元素,又从传统绘画中吸收了营养,形成了有自己面貌的图式。他的绘画介于理性抽象与感情抽象之间,还具有明显的传统中国画的意象特色。他画面中的一些隐喻、暗示和象征的符号或图像,与中国的自然、哲学和文化典籍有内在的联系。

被人们泛称为抽象主义的艺术,其符号与图像有的是艺术家从客观物象中抽取、提炼而成的,有的是艺术家从抽象的理性观念与思维出发,构建而成的。陈建辉的画兼有这两种方式,但前者居多,因而他的不少作品介于意象与抽象之间,似乎有一根隐藏不见的线,与民族传统绘画在精种上保持着血缘的联系。至于他驾轻就熟运用的水墨特有的笔墨情趣,更赋予他的作品以一种民族艺术特有的风采。

水墨画的现代转型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在原质的基础上,深入发掘传统,赋予传统语言以新的意义,走以古开今的道路;一条是引进外来文化艺术资源,改变旧质的成分,形成具有新质结构和内容的水墨语言。陈建辉选择的是后一条路,他既是传统文人水墨的叛逆者,又担负着承续传统水墨精神的使命。

\

何家英 (扶云手——“冤家”陈建辉的水墨世界

我和建辉是大学中相差一年的同学,他在工艺系,我在绘画系,这之间本无机会有更多的接触。工艺系的同学很多,我记不住几个,偏偏我和建辉常常的打头碰脸,在饭堂一不小心就撞个满怀,在操场也天天碰上,就是 体育馆、图书馆也常常在门口巧遇,真是“冤家路窄”啊!就此我们俩竟然以“冤家”相称,直至今日。

陈建辉在工艺系是染织专业,虽然学的是设计,但同时学的是中国花鸟。一方面是由于染织专业必须修花鸟课程;另一方面工艺系也聚集着一批优秀的花鸟画老师,如孙其峰、爱新觉罗溥佐、霍春阳、贾宝珉,还有山水画家傅以新先生等等。由此他迷上了中国画,也体悟到中国画无穷的魅力……尤其在孙其峰先生的真传下,得其写意花鸟的精髓,在理论与实践上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建辉是国画专业。这样的转变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让他与中国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毕业后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这个“冤家”了。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当上了天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院长,也不知道他对中国画还如此的痴迷,那时我们彼此还有往来,后来他因私讲学赴捷克共和国就音信全无了。不知何时,他在上海“安营扎寨”,竟又做了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院长。这小子干什么都很出色。多年以来,他一直做院长、教书育人,仍不遗余力的探索着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水墨的当下语意和未来方向。

在欧洲讲学期间,建辉游历了欧洲各国的博物馆,体悟世界级大师作品,他将中西方艺术作纵横向比较,寻找着自己的坐标。他逐渐意识到“当下人做当下事,说当下话”,不仅是师法古人,师法自然,还应“当随时代”;并在传统绘画中寻求当代语境的突破点。西方的古典现代艺术,让他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审美形态的矛盾与冲突,意识到这种传统形态在表现内心诸多微妙情感所受到的约束。那些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往往特别容易触动艺术家的感觉器官,但建辉并不止于这种表面形式所带来的振奋。他从中看到了其内在能够表达自己心性的巨大潜力。文化不能只是一种观念,而是融入生命的一种潜意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饱满的艺术情感,注入艺术作品以深刻内涵,更赋予这种形式的表达,具有无限的视觉张力。他练过武术,喜欢京剧、昆曲;他热爱生命,具有广大的胸怀和敏锐的观察力。他深谙中国禅宗和道家思想的精髓,“万物与我为一”,这一切都可以在这种形式中有所体现。于是他选择了从中国画中生离出来的水墨语言。他从艺术本质入手,以表达自我心性、胸怀为根本,借鉴西方现代抽象的审美观念与形式,将来自生命的灵感抽象、精炼为代表自我的精神符号,运用中国画笔墨材料做媒介,站在中国文化立场上,以情感为出发点,及对世界的观察、体验,创造出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水墨画的艺术之象。

建辉的作品在这些年的演变过程中,更多地运用了中国画笔墨的语言,具有更加丰富的肌理和苍涩的韵味。不知道他是先有了对自然间博大境界的通感而有目的地表达这种感受,还是在用看似无意识的潜意识来判断审美意味中那玄妙的精神境界。不论怎样,在他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笔墨的表现力,具有中国画在当代转型中的本质价值。作为建辉的老同学和好朋友,真为他在各个领域的出色表现,卓越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行文至此,唯愿我这“冤家”君子务本,锲而不舍,海纳百川,取其精髓,澄怀观道,境界无疆,以扶云之手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振奋人心的作品!

李津 (散怀守真——说说陈建辉)

我和建辉都属狗,又是哥们,同在天津美院求学。他毕业后,先后跑过很多国家,我知道他在捷克吃了很多苦,也有精彩的故事,这个经历对建辉的艺术至关重要。回国后他当过院长,也担任过多个艺类奖项评委,还是博士生导师,可以说是身兼数职。这些成绩足以说明建辉是个有能量的人。正是建辉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和身份多元化铸就了他现在的艺术面貌:传统的笔墨技法、现代工艺的设计理念、加上西方的色彩构成、语言抽象性……这和许多单一专业出身的艺术家不同,我们从建辉的画中能看多维艺术融合的精彩。

建辉是孙其峰先生的入室弟子,他很小的时候就求教于孙先生,他对传统绘画的了解和技巧的把握的得益于孙先生的引导,换句话说建辉入手不低、功底扎实。另外对建辉产生影响的还有抽象艺术,多年来他也对当代水墨、抽象水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并在中国美术馆成功的举办了个展,这让他在纯粹形式语言的提炼和肌理的运用的认识和把握上都有很多的独到之处。

这些年建辉的艺术也经过了从北方到南方,从天津到上海,从津派到海派的融合,他对水墨始终情有独钟。天津给了建辉很好的中国画传统和水墨精神的启蒙,造就了建辉北方画家的性格。到了上海以后,建辉慢慢的融入了上海的文化生活,这种不同于江浙气息的海派文化带给了陈建辉更开放、更现代的艺术环境。所以天津的正路起步,加上上海的都市海派文化,形成了建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风格。而且我们能感受到这气息越来越浓,正说明着建辉的灵性,和他的粗中有细、北中有南的多重性。建辉的艺术融入了当下的生活,活色生香的生活也让他的艺术焕发着魅力。看他笔下的戏曲人物、花鸟、蜗牛等题材都具有着象征性,整个艺术格局给人展现的更多的是抽象的气象。因此他的戏曲人物有别于同类题材的其他艺术家。你第一眼看到的是情绪、是气息。他笔下的戏曲人物没有因为细节影响他整体意境的表达,而和戏剧人物有关的韵味、色彩形式以及东方精神才是建辉想传达的重点。建辉艺术的生涩感也是他创作的母题,建辉的性格中有纠结的部分,既理性又饱含激情。多年的入世经历让他善于控制自己,但这种刻意的控制只会让他内心的热情更加强烈,所以当他在动笔之时,情绪瞬间迸发,放射出的能量令人震撼。可以说绘画是他宣泄的方式,如果说剥夺了这种控制情绪的方式,很难想象建辉会干出什么事来!

建辉对于水墨的专注多少年来兴趣不减,特别是中年以后,比以前投入的精力更多,从中能看到很多可能性,这着实难能可贵。我觉得正真的艺术创作绝不受制于年龄,建辉身上正有着这种旺盛的精力,我相信这次展览只是建辉艺术之路的一次脚注,未来他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祝建辉活到老画到老!

\

尚辉 (陈建辉游走于笔墨与水墨间)

陈建辉从中国画到水墨画的创作演变,以创作个案的角度揭示了这个时代传统如何进入现代的艺术命题。

中国画是在西洋画舶来之际产生的对于中国以绢本设色或纸本水墨为媒介的绘画命名。富有意味的是,中国画这种命名的本身就包含着跨文化的隐喻。显然,以国体命名的“中国画”,并不局限于媒材的属性,更多指涉的则是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观念与观照方式。上世纪50年代后,因建立新的文化形态的需求而提出“改造”中国画的口号,中国画不仅被改称为“水墨画”或“彩墨画”,而且这种“改造”也汲取了许多西洋绘画的写实主义观念和表现因素,传统中国画以笔墨表现象外之象的艺术观念在这次浪潮中开始消解,中西融合的跨文化探索在客观上要求中国画增强其媒材属性。上世纪80年代,因受港台水墨画的影响和中国内地中国画自我变革的需求,水墨画在新时期演化为一种运动,并在真正意义上从中国画内部分离出来。水墨画虽曾从属于中国画,但以水墨为媒介命名的此种绘画,更强调了水墨媒介的艺术特征,而不纠葛于中国画以笔墨为其命脉的艺术范畴。强调水墨媒介的艺术特征,更意味着其文化归属的不确定性。也即,非汉语文化的艺术与艺术家都可以运用水墨表现异质的、或新的文化形质的思想与情感。港台之所以早于内地开展现代水墨画运动,其实就是因为这两地长久而深重的殖民文化对其作用的结果。

作为50年代末出生的画家,陈建辉也和他的同龄人一样,成长在那些岁月。在一个荒疏学业的年代,他却因特殊的家庭背景而接触到马翰章、刘贵宾、于寓友、郝文彬等书画名家,并打下了较为深厚的中国书画基础。“那些年”结束第二年,他有幸考取天津美术学院,亲炙孙其峰、萧朗、爱新觉罗·溥佐等名师的教诲。在那个文艺春天,老画家们的艺术创作也刚刚从解禁中苏醒,而对于文化艺术界恢复传统绘画与变革传统绘画都同时成为时代的一种呼唤。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陈建辉开始了他对于中国画传统的系统研究与深入实践。他对传统笔墨有着良好的感悟力,加之名师指点,他在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上显示出独特的才能。他尤其喜爱大写意泼墨的花鸟画创作,虽笔法当时尚欠火候,但笔墨酣畅,气韵贯通,声势夺人。孙其峰、萧朗都是当代津门画派的代表,出其门下,陈建辉的大写意花鸟既得津门笔韵,也显示出对于水晕墨章独特的兴趣。

如果说他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有幸进入高等美术学院深造因而成为新时期之初的时代宠儿,那么,在八九十年代他又先后赴德国、捷克和香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而深入异域文化,从而成为沟通中外文化艺术的使者。在欧洲数年,他不仅从造型艺术家的角度系统地研究欧洲艺术史,更从设计艺术家的角度广泛接触当代欧洲视觉文化,他重新梳理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与认知,并从这种梳理中寻求自己的艺术探索方向。

如果说天津美院给予他的学院教育和孙其峰、萧朗等对于他的谆谆教诲,是让他怎样进入传统中国画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那么,欧洲的研修与身临其境对于西方当代视觉文化的考察,则让他从另一种角度进入西方的文化艺术体系。就西方文化艺术体系而言,不论造型艺术还是设计艺术,都注重的是视觉图像的研究与呈现,这和中国画注重感性文化经验的表达完全不同。陈建辉从较为传统的津门画风转向水墨画正是在对于欧洲这种视觉艺术的跨文化比较中开始的,一个存在他身上的文化经验就是如何把这两种文化体系融合在一起。

他尊重他的视觉感受,于是他把水墨从笔墨的文化内涵中独立出来,以此强调水墨媒介的视觉张力,甚至于直接将水墨作为潜意识释放的材料或途径,无所顾忌地用泼、洒、滴、流、敲、击的行为诉诸画面。水墨于此,具有了潜在的自动性。他尊重他的文化经验,相对于外籍水墨画家,他的水墨又不可避免地具有了笔墨的审美特性,即使他有时努力去笔墨化,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笔墨的文化经验。那里面除了他练就的一手书法式的笔墨形态,而且还表现出笔性的文化质感与人性品格。这或许是他在以水墨探索为主的同时,仍然没有完全放弃中国画创作的缘由。

这样两种尊重,也便形成了他介于水墨与笔墨之间的语言风格与文化品质。在他那些看似以凸显水墨媒材的材料美学的水墨画面上,不经意之间,作品常常显示出笔墨的透明感以及如骨法用笔、如屋漏痕的笔趣,甚至于直接将繁复网状的勾线用于水墨性的画面,以此形成水墨与笔墨、具象与抽象的对比;而在他仍挥之不去的中国花鸟画的作品中,水墨的渗化与散化也常常成为他赋予作品新境的重要方式。就其水墨而言,作为一位长期从事设计艺术理论研究与教学的学者,他深谙平面结构、符号连续、图像重复、材料审美的价值与意义,他无所顾忌地尝试一切可以利用的溶剂和彩墨结合与混溶的可能性,以此展示水墨在各种媒介中释放的审美形态。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他并不满足于水墨的实验,在让水墨媒介独立发声的同时,他也试图把大写意的精神与境界融入水墨媒介的表达之中。这便是我们看到的他在《另空间》、《天籁之音》、《风雨而动》和《岩变》等系列大型作品里呈现出的对于表达精神世界的一种探求,从而使他的水墨画具有了深沉凝重、博大雄厚、玄幽神秘的境界。

毫无疑问,陈建辉从笔墨向水墨的演变夹杂了许多他在异域文化环境的审美感受与精神诉求。面对外方文化,他必须把笔墨还原为水墨才能被解读、才能扩充其表现的新的文化形质;面对他自己,他也必须把自己主要从事的设计艺术理论与设计艺术创作的视觉经验融入其中,才能完全表达一个丰富而真实的他。水墨由此成为他跨越中与西、造型与设计等民族文化与类型文化的媒介,因这种跨文化表现的需求,他完成了从笔墨向水墨的演变。从这种角度,他的艺术个案的确可以折射新时期以来中国画怎样进行水墨画的变革之路。显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现象已不再局限于具有多种文化教育背景与多元文化经历的艺术家,即使在内地,多元与多样文化的跨越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家必须面对的课题。而在水墨画的文化跨越之中,如何拓展水墨表现异质文化的审美范畴与如何凸显水墨画的中国现代艺术精神,更是当下中国水墨画不容回避的命题。而陈建辉往返于笔墨与水墨之间的艺术创作,或许会给予这一命题的解答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范迪安 (中国美术馆《水墨之维》前言)

经历了新时期中国水墨画变革的一代画家,都有着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接受规范的艺术教育走向个性探索的历程,陈建辉的水墨艺术也同样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艺术观念发生了蜕变,从传统的水墨样式转向现代型态的水墨样式,他的笔墨语言也不断积累和精进,找到了表达自身观念的语言方式。在这次他的作品展览和汇集中,让我们看到他在水墨艺术上独特的个性面貌。

陈建辉早期的水墨作品有着明显的师承痕迹,天津画坛名家孙其峰、萧朗、爱新觉罗.溥佐、霍春阳等人的艺术都对他有过影响,在这个阶段,他打下了注重画学修养、注重笔墨表现力的全面基础,作品显露出遵循正宗文人绘画的气息。在后来的发展中,他努力吸收西方抽象绘画的优长,在思想上升华了用水墨表达现代感受的追求,作品从结构、形制到笔墨技巧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于他的学养和水墨能力始终走在正典的道路上,他的绘画转型也就有了内在的学术支持。在他的抽象水墨体例中,传统绘画的开合、疏密、黑白、浓淡等语言规律成为抽象表象后面的视觉结构,写意性的笔墨自然而然地从具象造型向抽象表现转换,呈现出语言自身的力量。

绘画语言形式的生成总是受制于创作的动机,促使陈建辉转向抽象水墨的动力是他对天地时空和万物存在的深度关切,也是使自我的心灵与自然的存在无碍相接的结果。在他的作品中,来自精神世界的意象与关于宇宙空间的想象叠合在一起,幻化为天地气息的运行与吐纳。很显然,他的作品产生于如禅宗顿悟般的觉性,在心连浩宇、思接寂寥、吐露自己情感的刹那间,笔底晕化出水墨图像的自由意态,在超时空的情境之中悬浮与弥漫。这种非具象、非描绘性的语言,特别是笔线的随机延绵和墨点的无意识浮游,透溢出他敏感的心灵和冥想、空灵的气质。

长期生活在上海大都市的陈建辉用艺术的方式避开了外界的喧闹,但驻守在心灵世界的他却始终拥有一份对生命的关怀。在他营构出那些悬浮的景象时,他在画面中增添了一些小生命的造型,那些形象如他自我独立的身影和象征,使大宇宙与小宇宙通过视觉的组合形成内在的对应。

可以相信,这次展览将使处在旺盛创作期的陈建辉对自己的艺术有一次集中的反观和总结,也将使画坛的同道们和观众朋友们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谢春彦 (云上观心 序甲午八月 浅草斋)

陈君建辉,北人也。少习武,亦雅好艺文,及长,游学津门,眼界大开,兢兢业业。得中国书画名家指授,尤得孙其峰丈,小写意门径,所作花鸟清丽劲秀,有活脱生香之致。温然出南宗气息,亦兼创抽象水墨,放达见雅洁,华滋充沛,不独汲西人之技。其在东欧捷克驻地浸淫,又转益香江,皆能食洋而化之,成一己之象也。

十许年前,陈君移居海上,执教于东华大学,其于艺事创作亦相长多多,有勇猛精进之慨也,丰收甚硕。今秋,朵云轩画廊邀之举办“云上观心”水墨个展,皆近年花鸟新制,老墙新竹,早春志雀,晨雾中花,月露中石,皆存雅风,每多情调然,可谓沪上又生一新格。今岁复写水墨戏曲人物,生旦净丑,粉墨缤纷,各出其胜,不生他家须眉者。

某夜豪雨,陈君邀余至其画室,茶香书香袅袅,雅洁有序,拜观之余,令余作序,遂草草述之如右,好之者当自有明识。岂待吾愚人赘言雅。

\

云上观心——陈建辉水墨作品展

主办单位:上海朵云轩

展览时间:2014年9月4日——2014年9月10日

开幕式时间:2014年9月7日下午3点

展览地点:朵云艺术馆(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422号朵云轩4楼)

陈建辉央视个人主页:http://arts.cntv.cn/art/special/hl/cjh/index.shtml

(正文已结束)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

热点评论:著名画家陈建辉《云上观心》作品展九月亮相朵云轩

已有10条评论